中風復健

【中風訓練】請問你多久可以動?|中風復健的關鍵在練習次數,而不是時間|中風復健是種刻意練習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10月12日

看著同樣是中風的病友,手都已經會打開了,厲害的甚至還會拿筷子、打電腦了,為什麼我還是動不了?明明同樣每天去復健好幾次,為什麼就是沒有起色?好想問每個人:「請問你的手多久可以動的?」是不是等到那個時候,我的手也能動起來?

中風沒有突然自己會動這件事,都是訓練來的

中風是大腦神經損傷,過了一開始的 快速復原期,損傷的大腦就幾乎只能靠大量的訓練,大量到足以產生神經重組,才能真的把動作「學」起來。

如同一個菜鳥想要變成百發百中的籃球選手,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對著藍框投籃,不是一次也不是十次、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個星期,而是每天上百次持續好幾年,才會成為頂尖的灌籃高手。

沒有一個籃球員會妄想睡一覺起來就突然百發百中,中風後的動作也一樣不會突然自己跑出來,大量練習是唯一改變大腦的方法。

我每天練習一個小時,這樣子夠嗎?

影響中風復健成效的關鍵因素是重複次數,而不是時間長短,同樣的一個小時的練習,重複100次和重複20次,對大腦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益。所以請不要再用時間來描述我們訓練得有多努力, 請記錄自己每天重複了多少次的練習? 10次?50次?還是上百次呢?

大量練習就夠了嗎?

「持續努力就會持續進步」這句話是錯的,還要以正確的方法練習才能有所進步。一般人每天都在拿筆寫字,但「寫字」這項技能並沒有隨著時間越來越厲害,只是保持在一個滿足日常習慣的程度而已,也許字還越寫越醜;鋼琴家如果30年來都用同樣的方式重複練習彈奏相同的曲子,儘管累積上萬個「練習時數」,也不會彈得更出色,頂多維持水準而已。

只是單純的動作重複,再多花幾年的時間「練習」也不會進步,中風復健也是。

中風復健是一種刻意練習,而不是天真練習

奧運每年都在破紀錄,並不是人類在短短幾十內不斷進化,而是我們越來越懂得如何科學化地刻意練習,來獲得更好的訓練成果,不再天真的以為只要有恆心毅力就能突破一切障礙,而這些原則對中風復健也同樣有效。

中風復健刻意練習的四大原則

刻意練習是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所提出的概念,這套練習方法的核心在於人的大腦有強大的可塑性,只要找對方法,就可以逐步強化它,讓大腦的功能發揮得更好。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領域,包含數學、圍棋和田徑等等,幾乎無所不包,是學習任何新的技能最有效率的方法,而中風復健的本質也是促進大腦可塑性的發生,因此刻意練習也同樣適用於各種中風復健。

在中風復健的領域,刻意練習有四個最重要的原則:

明確的完成目標

中風復健必須設定明確的目標,有目標才有進步的指標。如果每次復健,人家詢問:「你今天做了什麼?」、「做了幾次?」、「做得好不好?」、「哪邊做不好?該怎麼改進?」,而我們的答案都是「不知道」,那這次的中風復健的成效,頂多是讓體能變好或是維持功能,而不會真正讓我們進步。

如果我們每次練習的時候都為自己設定目標,那成效會亮眼很多,例如「30秒內疊好10個積木,連續3次」、「雙手將棍子平舉維持10秒鐘,不能聳肩,連續5次」、「連續走100步,不出現膝蓋過伸」、「用湯匙舀起綠豆放入口中,一分鐘10次,重複5次,且綠豆不能掉出來」。 目標設定越明確,越知道「成功與否」,復健的成效越好,也越能看見自己明確的進步。

講求專注

中風復健必須「刻意」,也就是全神貫注、有意識的行動,在練習的過程我們是在自我監督、察覺錯誤、隨時調整,我們要留意自身表現的每個細節,直到正確的動作化為根深蒂固的習慣為止。

當我們覺得輕鬆、有趣、開始跟隔壁的病友聊天時,那就代表難有進步了。 因為專注很容易疲倦,我們需要縮短每回中風復健的時間,穿插更多休息讓我們恢復精力,但這是學習最有效的作法。 專注練習10分鐘的效果遠高於漫不經心的一個小時。

找個優秀的治療師,尋求意見回饋

自己練習當然也會有效果,但是身邊有一個經驗豐富的治療師觀察我們的表現,提供意見回饋,指導正確的動作技巧,絕對比自我摸索還要有效率得多,尤其當我們還是初學者,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的時候。 就算是學習動機最強、最聰明的學生,找個優秀的老師單獨指導,也一定能進步得更快。

最重要的是掌握資訊,有效率得從前人的經驗中學習方法,而不是自己從頭摸索。 一個好的治療師不但會告訴我們做對做錯,還會說明該注意的細節是什麼?哪些是我們常犯的毛病?怎麼辨認自己表現得好不好?引導我們發展自我監控、察覺錯誤的能力,才能在回家單獨訓練時候,仍能發揮最大的成效。

不斷挑戰,跨出舒適圈

只想做毫不費力的挑戰是不會進步的,中風復健必須不斷挑戰「可以成功,但需要專注」的目標。就算每天只多走一步、多快一秒或是多做一下,也比原地踏步強得多。

但記得用對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跨出舒適圈的關鍵不是「更加努力」而是「嘗試新的方法」,我們要攝取更多的知識、接觸更多優秀的病友、認識更多治療師,學習更多可能進步的作法,嘗試以不同方式改善,無效就轉向、有效就保留,直到找出最佳策略為止。

中風復健

我真的還有進步的潛能嗎?

我們不能否認中風復健一定有所限制,但同樣也沒有人能知道自己的「潛能」還有多少,大部分的患者停滯不前並非已經沒有潛力,而是用錯誤的方法練習。 在落實真正有效的訓練的方式並認真投入之前,談論進步的極限都還太早。

我們也許無法比別人更有天賦、更有潛能,但可以比別人更懂得如何練習。

動動手:刻意練習的最佳輔具

儘管我們知道大量練習、刻意練習是中風復健的不二法門,但許多中風患者卻因為手握得緊緊得打不開,想要練習各種手部功能卻找不到好的方法,這時候你缺少的可能只是一支iOpen動動手

動動手是幫助手部緊握的中風患者,大量訓練手部功能的居家用機械手。

研究指出,在30分鐘的傳統復健中,手部真正做出「拿起東西並放下」的練習平均只有32次,但動動手的使用者平均卻高達125次,這代表每次訓練時我們練習的次數將增加4倍,想像一下日復一日的重複練習,我們所累積的訓練成效將會有多大的差距。

中風復健動動手

不僅如此,動動手還幫助我們更明確地完成訓練目標、更專注在動作的細節、更能根據治療師的指導來自我練習,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有能力接受新的挑戰,不斷跨出舒適圈。

如果你還沒有使用過動動手,請給自己一次機會,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讓自己不斷進步。

在〈【中風訓練】請問你多久可以動?|中風復健的關鍵在練習次數,而不是時間|中風復健是種刻意練習〉中有 1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中風復健】5種常見的中風手部復健器材介紹〡怎麼挑選適合你的中風手部復健器材? - 巴德爾醫療輔具

留下你的回饋或疑問,將可以幫助到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