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418076 10226409682179675 5377748361626720451 n

別再說你「張力很大」了,你根本沒搞懂張力

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06月12日

​​── 模糊的問題,永遠找不到精準的答案

​​​​「我張力很大怎麼辦?」

這是中風後最常被提出來的問題。

​​大部分的人想表達的是:「我覺得手腳好緊!」

​​但用「張力」來描述,是個超級無敵不精準的說法。

​​你的手腳緊有可能是痙攣、攣縮、或是協調不好、用了太多力氣。

​​把所有的緊繃混在「張力」底下,根本沒說清楚你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自然不會知道如何改善。

​​就像只說:「我肚子痛。」

​​到底是便祕、腸胃炎、經痛、食物中毒,還是壓力引起的?

​​沒有問清楚、查明白,根本沒辦法對症下藥。

​​以下都是常見的「張力」。


  • ​痙攣:一種保護的力量

​人遇到危險時,身體會啟動各種保護機制,準備你要「戰或逃」。

你的血壓會標高、腎上腺素會分泌、瞳孔會放大,還有,全身僵硬。

​這些反應,原本是要幫你度過難關。

​但中風後,大腦變得特別敏感,一點風吹草動,你就被嚇得要死,

​你只是想抬手、站起來、走一小步,

​都會被大腦誤認你在冒險,立刻啟動全身保護模式。

​所以你會發現:

​• 走路好危險!痙攣馬上出來阻止你,讓你更難邁步;

​• 手好重、抬不起來!痙攣讓你更僵硬;

​• 天氣變好冷,痙攣讓你更動彈不得。

​​痙攣,就是一個過度擔心孩子的媽媽,

​​她怕你跌倒、怕你受傷、怕你做不到。

​​你每動一下,她就尖叫:「不可以!」然後死命抓住你。

​​你越想用力,她就越緊張;你越急,她就越抓住你不放。

​​要她不要擔心?不可能,講了她還會更擔心。

​​那該怎麼辦?

​對付痙攣,就像對付媽媽的擔心:

​你越讓她覺得「你有準備」、「你有把握」、「你有安全措施」,

​她就越能放手、越能安心看你做事。

​這就是改善痙攣四大原則:

​• 安全:用輔具、先走平地、慢慢來,別讓身體驚嚇。

​• 緩慢:別急,越快越容易讓痙攣驚醒。

​• 輕鬆:學會卸力、用懸吊或支撐分擔重量。

​• 循序漸進:能力到哪練到哪,不要逞強、越級挑戰。

​跟媽媽吵架沒用,只能讓她慢慢信任你。

​痙攣也是一樣,

​你越穩定、越踏實,讓它知道你做得到,

​它自然會慢慢放手。


  • ​僵硬:不動造成的肌肉緊繃

​什麼是「僵硬」?

就是你的太久沒動,或是伸展不夠,導致肌肉變緊、關節卡住。

​好像一般人彎不下腰、劈不開腿、摸不到背一樣,

​不管你是癱軟還是緊繃,只要長時間不動,身體就會慢慢變得僵硬。

​像條彈力太強的橡皮筋,要很費力才拉得開。

​僵硬放著不管,肌肉會越縮越短、關節越卡越死,

​最後就會變成「攣縮」,不管你怎麼用力拉,都伸不直了。

​解決僵硬的方法,就是「動」:

​• 最好是你主動動、越多越好;;

​• 如果還動不了,就讓人幫你做點「被動關節運動」;

​• 但已經變得很緊,就要加上「長時間的拉伸」。

​你可能會需要:

​• 戴上「拉拉手」讓手指保持張開

​• 踩拉筋板,或穿上擺位腳架固定角度;

​• 長時間穿戴,讓身體維持在伸展,而不是一直蜷縮。


  • ​協調不好與過度用力:新手的必經問題

​所有新手都會不自覺出太多力:

​• 第一次學開車,方向盤握到手發白,肩膀緊到不會轉頭;

​• 剛開始練鋼琴,每個音都彈得像在打鍵盤,力氣超大但節奏超亂;

​• 初次寫書法,筆桿快被捏斷,手腕完全不會轉,只會硬壓。

​中風復健也是一樣。

​大腦還沒建立「動作程式」,

​不知道該叫誰來出力、該出多少力,

​只好叫所有肌肉一起上場。

​你只是想拿起杯子,

​結果肩膀出力、手肘出力、身體整個都跟著繃起來。

​動作看起來就是:費勁、僵硬、笨拙。

​要經過有策略性的練習、練習、再練習,

​讓大腦學會「叫對肌肉、抓準時間、出對力氣」,

​熟練之後,你才會越來越輕鬆、流暢、且游刃有餘。


  • ​別再跟我說你「張力很大」

​模糊的問題,永遠找不到精準的答案。

​你要具體說出:

​• 是痙攣太保護你?

​• 是僵硬和攣縮卡住你?

​• 還是你只是還沒學會怎麼協調的控制身體?

​抓對問題,你的每一份努力才有意義。


​▋歡迎訂閱張開 治療師的「把復健變簡單」電子報

如果你喜歡這篇貼文,歡迎加入張開 治療師的臉書社群「中風復健知識、經驗與資源分享〡把復健變簡單」。

​​​​我會不斷分享中風的知識、經驗與心法,陪你走過中風這段旅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21503930797259

留下你的回饋或疑問,將可以幫助到更多人